當人類居家生活邁進空間智能時代,全屋智能正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。
打開這扇空間之門的探路者,又是華為。
4月27日,2023年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在上海開幕。這場亞洲規模最大、全球TOP3的國際盛會,成為家居行業百花競放的舞臺,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。開幕當天,華為攜800㎡雙層超大展區重磅亮相,為在場所有觀眾,全方位地呈現了華為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帶來的極致體驗。
極簡又充滿魔力,華為全屋智能成為這場盛會“王冠上的明珠”。
華為全屋智能受到關注,固然離不開全空間、全場景、黑科技體驗背后的領先技術。另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:以前的家居智能,大多是單一設備、單一品牌及其生態的智能。這種模式本質上是單個場景的機械疊加,缺乏一個“核心”。
相比之下,華為全屋智能提供了一個圍繞鴻蒙生態、團結各方合作伙伴、經過整體調優的智能方案,第一次讓人們從“家電的智能”邁入“家的智能”——這種模式將徹底顛覆人類未來的居家體驗。
未來十年是社會數字化、智能化轉型的關鍵十年,也是地產行業轉型和升級的關鍵十年:居住空間的智能化程度將成為家庭高品質生活的重要決定因素,也將成為智能城市、數字中國的重要推動力量??梢哉f,幫助人們住上“好房子”,既是今后前景遼闊的萬億賽道,也是有家國情懷的科技企業,當仁不讓的時代擔當。
為空間智能賽道打開局面的,為什么是華為?
從技術的角度來看,全屋智能的革命性之一在于全場景。
這意味著設計者必須要有一種高屋建瓴的洞見:既能為房屋打造一套強有力的“大腦”,又要建設多條相互獨立又能密切合作的“系統”,最后再用豐富的“器官”,將用戶的需求一一滿足。
全屋智能從來都不是讓人走進房屋,而是讓房屋走向人——這正是華為之所長。
從生態的角度來看,想要打造這些“大腦”和“系統”,企業需要有扎實的技術積累和豐富的實戰經驗。冰凍三尺,絕非一日之寒——多年來堅持長期主義、打造鴻蒙生態、掌握領先PLC技術的華為,正是不二之選。
此外,智能家電終端設備作為房屋的“器官”,需要不同行業、不同企業的共同參與,只有大家團結合作,才能讓技術進步普惠于消費者。它考驗的是一家企業的技術力、公信力和團結力——因此某種程度上可以說,華為全屋智能解決方案是行業伙伴和消費者共同的選擇。
從智能家居到全屋智能,空間智能化時代的“華為方案”
以前的智能家居,很多時候是家電的智能,而非空間的智能。它最明顯的表現是生態不互通,各系統之間沒有深度融合,這會帶來場景單一和功能割裂的問題。
以廚房場景為例。在傳統模式下,廚房中的煙霧預警功能可能是一套系統,氛圍燈光、背景音樂等其他功能可能又各有其系統……大家“各干各的”。此外還有一個又一個單獨接入語音操控等功能的智能家電,可謂是“貌合神離”。
這會帶來一些遺憾:看上去,這間廚房四處分布著智能家電,幾乎全部可以用語音等方式展開智能化的操控管理。但事實上,每一個系統都需要用戶獨立去喚醒和控制,甚至需要用戶培養操作相關的肌肉記憶。
雖然同在廚房這個空間下,但是不同系統卻沒有身處廚房這個場景中。不客氣地說,在很多場景下,它不夠智能,也不夠便捷。追根溯源,這和智能家居行業的“易入門、難精通”有很大關系。
由于家電產品數字化起步早、發展成熟,它們接入語音控制等智能化系統的門檻其實并不高,可以說幾乎“萬物皆可智能”。但與此同時,整個行業長期缺乏一個有力的中心平臺,進行整體調優,我們離真正的智能還有距離。
近年來市場上確實出現了“中心化架構”的趨勢。一些平臺通過音響這個入口,讓用戶可以一次性控制房間里的臺燈等電器,甚至可以預設某些場景模式供選擇。這種模式可以看作是以量變促進質變,通過終端連接設備的增多,“自下而上”地增加整個空間的智能化程度,這不失為一種選擇。
幸運的是,現在消費者們又多了一種“自上而下”的選擇。
在“自下而上”思路里,終端設備疊加在一起,成為某種生態系統;終端設備的功能組合在一起,成為這個生態系統可以為用戶提供的場景;但在“自上而下”模式中,一切反了過來:
空間(整個房屋)是大場景,客廳、廚房、臥室、浴室……是一個個小場景,不同層次的場景都是由各類子系統構成的。大家有機共存,協調運作,最后通過終端設備,將用戶的需求給予實現——用戶可以DIY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同樣以廚房場景為例。
在華為的全屋智能方案中,用戶可以通過華為的中控屏,將接入鴻蒙智聯生態的所有家電設備的狀態盡收眼底,“可視即可說”,通過語音就可以一站式快速操控它們。與此同時,當用戶身處廚房,其中的聚光燈和背景音樂等系統,將會自動察覺到用戶的狀態,并啟用對應功能。
“黑科技”不止于此。
通過高靈敏度和高精確度的AI傳感器,系統會自動跟進用戶的位置和狀態,以此自動調節燈光等設備,“人來燈亮、人走燈關”……聲與光之間、動與靜之間,在華為全屋智能方案下,廚房某種程度上已經具備了“思考”的能力。
這為空間智能賽道今后的發展,展示了一種觸手可及的“科幻”未來。
這種極簡和魔力體驗的誕生,離不開華為多年來的思考和努力。
華為終端BG首席戰略官、全屋智能產品線總裁邵洋表示,要推開空間智能化這扇“空間之門”,需要同時具備在連接、交互和生態三個全屋智能核心要素上的長期積累。華為剛好在這幾個領域布局已久——例如通過“1+2+N”架構,從單品智能走向全屋智能。而伴隨著我國“數字中國”戰略推進和千行百業的智能化浪潮,華為全屋智能將持續加強創新,做空間智能化領域的開創者和引領者。
正是因為這種思考和努力,才有越來越多的技術成果涌現,讓這種思考成為現實。
華為在通信與連接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,其自研的PLC電力線載波技術實現了“有電就有網”的超穩定連接,為用戶帶來了99.9%的穩定度,即使斷網也不會斷聯,這讓用戶智慧生活真正實現了不停擺。
PLC技術是一項珍貴的禮物:用連在每個燈、每個窗簾上的電線做通訊,打造真正意義上的全屋智能。PLC技術其實早有技術標準,但華為首次實現了一個PLC回路連接128個節點的突破。這讓它比無線穩定性高50倍,比有線穩定性高100倍——比有線的速率高50倍。
除了穩定的PLC技術,華為全屋智能也支持設備通過WiFi接入,新增的智能設備可以隨時加入全屋智能中,用戶既沒有斷聯煩惱,同時又能享受豐富體驗。
1+2+N架構的“場景控”:是集成,更是集優
新奇體驗不來源于設備和功能的堆疊,這正是華為全屋智能的顛覆性所在。
它來源于華為全屋智能的1+2+N架構。
通過1個搭載鴻蒙系統的全屋智能主機,用戶可以同步所有的設備狀態;借助中控屏與智慧生活APP這2個智能交互系統,用戶可以用軟件和硬件兩種方式隨心所欲地完成人與“房屋”的交互。
基于豐富的、可擴展的鴻蒙智聯生態,華為全屋智能更是用N個子系統完整構建起全面的空間智能體驗——華為全屋智能的4個全屋子系統和6個空間子系統現在已有2200個品牌作為合作方,幾乎可以覆蓋用戶家居生活的所有方面。
1+2+N架構是神奇體驗背后的技術和生態支撐,也是華為面向傳統家居行業的思考。家居智能也好,智能家居也罷,傳統模式為什么很多時候是家電的智能,而非空間的智能呢?究其本源,它的局限之處在于這種生態看似“開源”實則封閉。
一眼看上去,廠商、平臺和消費者都有很大的選擇空間,可以自由地接入“智能化”;但是細想下來,由于支持設備限制、子系統子場景不互聯等因素,真正留給人們選擇的余地其實很少。
好消息是:如今人們正在克服“單品牌產品連接+單品控+單場景”的局限。
今年2月,“華為方舟壹號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”在深圳正式落地,這是全國首個大型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基地。該實驗室規劃有產業生態發展區、產業成果展示區、聯創開放實驗室三大功能區域,為行業和社會提供了一個集合政、產、學、研、展的綜合性開放共創平臺。
華為方舟壹號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好比全屋智能的“中央廚房”,經由該平臺,華為可以聯合行業合作伙伴,進行大量的技術模式和場景嘗試。最后在1+2+N架構的幫助下,具體為一個個場景和應用。今年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的大部分華為全屋智能產品,都出自該實驗室的精心打磨。
1+2+N架構是一種集成,也是一種集優。
一方面,它不是智能家電或者智能家電互聯系統的機械疊加,它更有整體布局和全盤規劃,使得其能夠從生態共建的角度上出發,實現智能終端1+1>2的效果,覆蓋甚至打造各類場景。
某種程度上,這是華為全屋智能區別于和友商產品最大的區別所在。
在1+2+N架構下,子系統和智能設備都具備模塊化部署的能力,甚至連作為“大腦”的全屋智能主機都可以更新更換。這種靈活調整能力,大大延長了華為全屋智能方案的使用壽命,也為用戶帶來了更好的使用體驗和更低的獲取成本。
另外一方面,1+2+N架構擺脫了智能設備單品能力的限制。在傳統模式下,廠商和平臺的合作范圍,以及消費者實際擁有的智能家居體驗,都離不開設備本身硬件能力的支持。如今,華為全屋智能方案大大解放了想象力和創造力。
任何構思和想法,都可以在方舟壹號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中進行聯合探索,并通過全屋智能方案快速部署出去。這甚至可以被視為一種家電行業的“供給側改革”:行業合作伙伴接入華為全屋智能的不僅是產品,還有一種更為智能的生產方式。
以前用戶對智能家居產品的選擇是點對點式的,用戶需要根據現有設備的條件,來制定自己的使用方案,本質上是人去習慣機器;如今,用戶可以自由選擇想要的家電產品,讓機器來滿足人。
新世界的大廈,扎根在長期主義的土壤里
奇跡,從來都誕生在長期主義里。
如果說華為方舟壹號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是行業挺進智能化深水區、重塑空間體驗的第一座橋頭堡;那么某種程度上,華為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就是空間智能新時代,技術應用和方案落地的“大廈”。
著眼處需高,入手處需低,這是世界上所有實干企業的不二法門。
華為打造全屋智能解決方案,必須要跨過生態合作這道坎——這也是讓大多數企業望而卻步的地方。因為這道題考驗的是一家企業的開放心態、運營能力和行業口碑——這場考試由無數企業和消費者共同監考的,既沒有小抄,也抄不了近路。
過去七年,華為深耕“鴻蒙智聯”,先后打通了2200個品牌。平等地和每一個品牌溝通,真誠地從用戶角度去打磨每一處設計……正是有了華為七年如一日的堅持,才有了全屋智能今天的能力。
這種從消費者、合作伙伴和行業生態來考慮問題的擔當,是我們當今社會急需的另一種長期主義——我們甚至可以將它稱為“生態的長期主義”。
回顧歷史,技術的長期主義,某些時候是錨定一個賽道,通過邊際效應遞減的遠離,最終讓企業充分享受發展周期的紅利。站在這個角度上,技術的長期主義其實是企業和盈利預期的博弈,是一家企業“分蛋糕”的能力。
生態的長期主義則不然,它很多時候需要緊盯消費者的體驗和需求,緊盯上下游企業甚至不同行業的多贏共生——這關乎一家企業“做蛋糕”的能力和魄力。這也是為什么華為能做,而且華為能做好背后的深層次原因。
以酒店行業為例,酒店智能化雖已有多年發展,但是更多專注于單一板塊的智能開發,而端到端完整技術能力并不完善。華為全屋智能與攜住科技的數智酒店賦能計劃,解決了酒店智能化過程中周期緊張、施工復雜、后期維護運營壓力大、體驗達不到預期等痛點,提升消費者在住前、住中、住后的體驗,成為推動數字化技術與酒店智能新場景深度融合的重要里程碑。
在每一個“又是華為”的驚艷背后,都是一次又一次“正是華為”的擔當。
站在這個角度上,華為在空間智能領域的布局就漸漸清晰了起來:
作為“中央廚房”,方舟壹號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將上什么材料、做什么菜肴的權利交給廠商和消費者,全屋智能方案則將消費者最想要的生活,以一種高性價比和快速部署的形式變成現實。這是一次橫跨生產側和消費側的大團結,也是一場連接各方力量的大合作。
最夢幻、最前沿、最成熟的家居體驗,從沒有哪一次像現在這樣,離消費者如此之近。人們越來越能感受到:空間智能不僅僅是一個賽道,也是一種生活方式,一種值得追求的未來。
中國房地產行業已經步入轉型深水區。從“有沒有房子、小房子換大房子”,到提升居住品質追求“美”,再到現在的空間智能化,中國人已經全面進入擁抱數字化能力的空間3.0時代。
從數字中國、智慧城市,再到智能舒適的住房體驗,華為全屋智能將幫助人們打通整個鏈條的最后一公里——在這個過程中,上下游合計貢獻了全國26%GDP的房地產行業將迎來新生,并開啟一個萬億級賽道。
在歷史上的大多數時候,房子都具有金融屬性和消費屬性。國家多次強調“房住不炒”,其實正為各界指明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方向:用最小的成本來產生巨大的變化,重塑人們的家居、工作甚至酒店差旅體驗。
因此不難發現,空間智能這一升級,本質上是讓人們可以真正回歸空間,回歸生命體驗本身。這既是一個萬億產業,也是一個兼具社會等多種效益的宏大事業。
如果從房地產之外的視野來看華為全屋智能解決方案,還隱藏著一種理念的思考。
在每一個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,我們如何復用積累多年的能力?
智能化浪潮發展至今,其實有四個賽道。其一是個人的智能化,例如移動互聯網;其二是汽車智能化;第三是內容的智能化,如教育等。而空間智能化是第四種智能化——住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,因此它也是影響范圍最廣、覆蓋時間最長、資產價值最高的一種智能化。
華為顯然是個人智能化賽道的佼佼者,孕育于移動終端領域的鴻蒙系統曾讓世人感到驚艷??臻g智能領域雖然是一個全新的賽道,華為幾乎要做從0到1的建構工作,但是追求卓越的心氣沒有變、自主可控的決心沒有變,活用技術積累的務實態度也沒有變。奇跡將再一次發生。
談及空間智能產業,邵洋表示,這個產業中國一定會領先。華為從這個過程中選擇的一切芯片,用國產的芯片;里面用的所有操作系統,用鴻蒙操作系統;里面的連接協議,用的是“鴻蒙智聯”……從芯片、操作系統到協議,全部自主可控。
“要在自主可控的同時,做到先進領先?!?/p>
作為空間智能賽道的引領者,或許這也是華為全屋智能解決方案為行業帶來的最為寶貴的財富:一種產品或解決方案的成功,固然離不開技術、生態和模式的耕耘,但更為重要的是一家企業關于自身能力、行業價值、社會擔當的思考。
如果大家可以從消費者的根本需要出發,從企業共贏和行業互動的角度出發、從思考如何普惠國家和社會的角度出發,那么一片更有機遇和魅力的新世界自然會向我們敞開大門。時間是人類最好的朋友,放眼千秋,這種兼具商業價值和人文情懷的“長期主義”,必將盛放于世界之林。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本網)”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,可與本網聯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隨著產品、價格、服務等權益的全面釋放,廣大消費者煥新家消費熱情空前高漲!截至6月18日晚24:00,...
一、前言:螢石帶來全新攝像機 無需Wi-Fi也能監控攝像機這個產品,其實大眾并不陌生了,在早期用于公...
“可以連接其他品牌。通過協議,有485接口就可以?!薄安豢梢?別的品牌不兼容!”北京張女士萬萬沒想到...
2023廣州國際智能家居展覽會(簡稱:C-SMART)以“智能創新、改變生活“為主題,以“立足鵬...
隨著全球物聯網市場的高速增長、物聯網連接數的持續爆發、相關政策的支持以及下游各類新應用場景需求的推動...
螢石·青山湖錦繡錢塘楓林居別墅樣板間整體智能家居方案設計中,結合項目戶型的實用性與藝術性,螢石完美實...
本周已有 568 人提交加盟信息
智家網客服中心竭誠為您服務